AI价格战开启!行业竞逐背后揭示了哪些茶业发展逻辑?

AI价格战开启!行业竞逐背后揭示了哪些茶业发展逻辑?

3阅读 2024-06-07 02:13 观点

子弹呼啸而过,瞬息万变的商业竞技场,一场AI大模型领域的价格风暴已然拉开序幕。

5月中下旬以来,“大模型降价”成为科技圈的话题焦点。腾讯、阿里、百度、科大讯飞等国产大模型纷纷发力,接连下场的巨头们,用“降价”和“免费”,引发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。从AI行业透视茶业发展,这场看似“遥远”的价格战役,实则也为茶行业的市场运行逻辑,提供了镜鉴方向与思考空间。

△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主力大模型Qwen-Long的API价格直降97%(图片来源:阿里云)

价格,是行业风向与消费焦点的直观映射。愈演愈烈的价格较量背后,究竟显露出怎样的市场逻辑与战略意图?透过现象看本质,茶行业又该如何在激流中寻见突围发展新航道,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升级?

愈演愈烈的价格战

核心问题在哪里?

近期,大模型价格战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,冲击着AI市场的每寸土地,从产品定价到算力升级,都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。

回顾本轮大模型降价时间线与具体降价情况,存在一定的集中性趋势。同时,大部分厂商降价的主要是轻量级、入门级模型,真正的主力模型价格降幅其实并不大。从行业视角来看,大模型价格的集体“跳水”,似乎开启了AI的普惠时代,在加速行业技术创新迭代和市场份额争夺的同时,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选择。


需要明确的是,此类“价格竞争”,并非AI行业个例。

回顾过去,2023年,由瑞幸、酷迪等头部咖啡品牌掀起的现制咖啡赛道市场争夺,曾引动一系列市场变化,把十几、二十元一杯的咖啡,拉到8.8元、9.9元档位;2016年到2017年,共享单车迎来20余家品牌竞争的行业战局,大规模开展的免费和降价活动,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大范围倒闭,行业巨头资金紧张的结局;此前外卖、共享汽车、共享充电宝等赛道的行业价格争夺,规律也大致相同。

这些轰轰烈烈的“百团大战”背后,实则都隐藏着品牌对市场份额的渴望——企图通过短期的低价策略迅速淘汰对手,独占鳌头。价格战,看似是一场速度与规模的较量,实则是创新能力与市场定位模糊的体现。

对于茶业而言,这不仅是对他山之石的借鉴,更是对未来道路的预警。进一步探析价格比拼这一市场行为的逻辑,背后究竟反映出什么样的行业发展问题?


△2016年超2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同(图片来源:腾讯科技&数可视)

价格战的“B面”

行业面临的内卷与困局

从另一个维度看价格战,它所揭示的,其实是行业进入发展瓶颈时存在的困局。AI价格战中,用户兴趣的逐渐衰减、产品同质化的加剧、以及新入局者的不断涌入,共同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其反映的不是单一行业的问题,而是整个大市场所面临的共同挑战。

对于茶行业而言,类似的问题一直存在。以茶叶电商为例,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,部分茶主播通过低价策略迅速吸引消费者。然而,过度的价格战,导致某些直播间出现茶叶品质的下降和利润空间的压缩。为了降低成本,一些不法茶人采用劣质原料、粗糙工艺,让茶叶口感和品质大打折扣。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,也严重损害了茶行业的声誉和长期发展。此前,春茶季茶青面临价格的风波,原理也大抵相同。

△茶青(“说茶”摄)

究其本质,价格竞争其实是一种行业内耗。价格战或许可以暂时吸引眼球,但这种行业内的竞价比拼,不仅限制了茶行业的创新发展,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费者对茶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,长此以往必将损害整个行业的生态平衡。

茶行业应当警醒,过度依赖价格战只会加剧行业内部的竞争和消耗,要避免陷入简单粗暴的价格比拼,忽视了产品差异化和品牌价值的塑造,进而导致茶企陷入内耗困境。

对当前的行业价格战情况,“说茶”特请教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、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经济分委会委员、福建现代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管曦,就此展开探讨:


管曦指出,茶行业整体来看参与者众多,市场集中度低,加之产品差异化程度低,这使得茶行业的市场竞争很激烈。因此,参与茶行业竞争,只有在一开始精准市场定位,通过实现目标市场特征属性和自身产品优势特点的高度融合,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独特的差异化优势,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非价格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来。

事实上,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,注定茶叶消费市场是高度碎片化的。中国的14亿人口中,5亿的人口约有饮茶习惯,这5亿人口又包括经常饮茶者和偶尔饮茶者,不同的对象其饮茶方式、行为习惯,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。因此,不存在满足所有消费者的茶叶,只存在满足特定消费者的茶叶,而对特定消费者茶叶需求的满足,又建立在对其偏好、习惯的了解基础上。因此,只有真正做出一款满足目标群体的茶叶,才能使这一部分消费者成为长期忠实的消费者,也避免将企业拖入价格战的漩涡。

价格战非长久之计

茶行业如何打破平台期?

所谓平台期,是指市场增长速度放缓、竞争加剧,市场份额分配趋于稳定的阶段。当增长趋于平稳,茶行业如何找到自己的破冰之路,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?大家都知道,答案关键不在于价格的厮杀。

管曦表示,一个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,不仅需要有十分明确的制度,这种制度的构建,是对于参与其中各主体自身行为奖惩的清晰界定。还需要对制度一以贯之地执行,即要严格落实制度。我国的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,并不乏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,且这些制度也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过作用。但是随之而起的对于制度的解构,以及应对制度的短期行为的盛起,也都将制度的作用消解殆尽。因此,制度的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,不断动态化进行调整和完善,使之始终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
而社会责任(CRS)和可持续发展策略,是很多企业在遵循现有制度基础上,衍生出的自我软约束,即在现有制度硬性约束的基础上,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约束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,以此谋划自身的差异化优势。事实上,从市场反馈来看,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,或是追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企业,大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,即使其产业产品的价格相对更高些。原因就在于茶产业与自然环境高度关联,其在生态建设、产品包装、员工待遇上的正向行为,反映出其承担起保护环境、节约资源、农户致富的积极作用,这都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,进而成为企业自身的差异化优势。这也再次证明,真正的竞争虽然最终体现在产品价格上,但也是永远是超脱于价格之外的。

综上所述,要打破茶行业平台期,实现可持续发展,需要的是行业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,是行业茶企能担起社会责任,从“内卷”转向“外卷”找寻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路径,真正实现产业突围。

在此基础上,对茶品牌来说,渠道拓展或将成为破解市场瓶颈的关键。用新兴手段布局线上市场,创新营销吸引年轻客群的同时,要进一步挖掘潜在消费力量,下沉市场的广阔天地也亟待深耕。比起对价格斤斤计较,品质才是硬道理,不如将精力投入到提升茶叶品质、创新茶产品形态上,满足消费者对品质、口味、个性化及文化体验的多元需求,自然会吸引更多消费者。

AI领域的价格战虽然发生在科技前沿,却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着茶行业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。以此为契机,茶行业更应该审视自身,持续加强对品牌的塑造、渠道的拓展、文化附加值的提升,以创新和品质为双轮驱动,驶向更广阔的市场蓝海。

来源:说茶ShowCha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页:苏轼:为茶农呐喊的六君子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